台灣家庭第一協會 精選文章

電子產品對小孩的影響,禁止 vs. 節制!

作者:Author’s Name | Apr 15, 2021 9:28:18 AM

當大家一起用餐時,可能不是面對面的聊天、互動,而是各自看手機裡播放的影片。所謂的“3C育兒”,成了現代父母的喘息工具,同時,來自專家學者殷切地告誡3C育兒對於孩子亦造成的傷害。

電視的客

第一次來我們家的客人,常有的共同問題是:“你們家沒有電視嗎?”再三確認後,緊接的好奇是:“為什麼沒有電視?”。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,伴侶和我就決定要把原本擺放在客廳裡的電視送人,除了考量工作忙碌、節奏快速的生活裡,沒有太多的時間允許我們呆坐在電視前空轉,我們不希望電視成為日常裡的必需品,或是孩子成長路上不能缺少的陪伴。從小,習慣電視聲音作為背景音樂的我,竟然沒有戒斷症狀的和孩子一起度過無電視的生活。

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我發現要過不看電視的日子,其實並不困難,鋪天蓋地的網路和日新月異的3C產品,才更難以斬斷。特別是,我的工作高度依賴電腦和網路,孩子常看著我抱著電腦打字的模樣,還小的時候,他會湊過來想要敲敲鍵盤,現在他會想要知道我在播放的音樂是什麼,也學著我用語音輸入法回覆爸爸的訊息。
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他和我們聊天的內容會出現兒童界流行的卡通,從湯瑪斯小火車、汪汪探險隊,逐步進化到寶可夢和現在當紅的鬼滅之刃。我們家還是一樣沒有電視,孩子自己綿密的同儕網路,提供他需要的孩童界流行資訊,以及用以交朋友的社交資源。偶爾,他也會接到同學的週末邀約,邀請他到家裡玩switch。不過,我知道重點不是switch遊戲,而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交朋友、維繫友誼。

使用3C的最大課題—學習節制

不要讓3C產品全面入侵生活,仍然是我們家重要的原則,但我開始面對孩子發出的請求:“我可以看卡通嗎?”、“我可以玩 lets go伊布嗎?”、“我可以去朋友家打電動嗎?”,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,我們就開始練習說道理這件事,儘量避免下達命令式的禁止,這樣的選擇看起來不大有效率,對於身心疲憊的家長而言更是耐心的考驗,不過,我相信對孩子和父母都是很好的民主練習,我們在過程中,討論利弊、損益,做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決定。就3C產品的使用,孩子和我們還得面臨更大的功課:學習節制。

上小學之後,他開始希望週末能有“影片開放”時間,借用成人的語彙,他說那是放鬆。現代小學生的忙碌程度,很多時候超過大人們的想像,即便沒去安親班,從五點半放學回家到睡覺前,可能得繼續執行在學校來不及完成的功課、例行的鋼琴練習,利用時間閱讀閒書。孩子說得沒錯,周間作息緊湊的他,確實需要週末的調劑。

剛開始,看影片的放鬆安排常造成我們的衝突,孩子經常在約定的時間結束後,賴皮地遲遲不肯關掉頻道,有好幾次,我心好累的覺得全面禁止(看影片)不是更輕鬆嗎?開放的結果就是無止盡的協商、衝突以及造成可能的退讓。如果孩子的自制力不夠,是要給他練習的機會?還是把他放在備受保護、免於誘惑的環境?

多一點彈性,孩子和父母都需要喘息

後來“影片開放”時間,變成是我們各自的生活功課練習,他學習遵守約定以及節制,急性子的我學習不要馬上發脾氣,而是嘗試瞭解“為什麼現在還不能結束?”、“那你還需要多久?”,面對沒有馬上變身成噴火龍的媽媽,孩子能有空間表達他的需求,像是:想把正在看的影片看完,或是挪用其他休閒時間的額度。

在很多人的眼中,我可能是個不太有原則的媽媽,除了基本價值外,在生活安排和互動上,我希望給孩子和自己彈性,作為調劑、潤滑,偶爾也是會鬆動原則,因為媽媽也是需要從過於密集的教養中得到喘息。

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一樣,父母的教養經常得據以調整、客製化。孩子有部分像我,很容易著迷特定的事物,執著的要讀完手邊的書,才不會牽掛著最後的大結局。多給他彈性的十分鐘,螢幕上出現片尾曲時,就能心滿意足的關掉電腦。節制的能力原本就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,需要在日常生活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。

小二的孩子,已經不再被卡通吸引,他主動提出交易,希望把週末的動畫片時間換成電子遊戲,經過討論、訂定原則,我們下載了遊戲,開始親子關係裡新的考驗,以及持續練習“節制”的生活功課。